立博体育app官网

Science发文!郭彦炳教授团队在多相催化活性位点新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

日期:2025-04-06 作者:化轩 点击量:

华大在线讯(通讯员 化轩)4月3日,化学学院郭彦炳教授团队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Ji Su研究员、Miquel Salmeron教授、David Prendergast研究员课题组及大连理工大学刘家旭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期刊《科学》(Science)在线发表了题为“高效、选择性氧化催化剂中氢化Pt-Ce-H位点的形成”(Formation of hydrided Pt-Ce-H sites in efficient, selective oxidation catalysts)的研究论文。

该研究提出了氧化催化剂高活性、高选择性调控新机制,发展了氢化位点形成与催化新理论,不仅在原子尺度深化了对多相催化剂活性位点、催化性能与反应机制的理解,还为高效环境与能源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。郭彦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团队博士研究生张碧滦为共同第一作者。

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能源、环境和现代化学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。识别并调控催化剂活性位点的结构、物理及化学性质一直是催化科学的核心挑战,对高效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
图1为Pt2+-Ce3+Hδ-氢化活性位点形成机制

针对上述科学难题,郭彦炳教授团队与国际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合作,自2020年开始,历时五年,结合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原位中子散射谱等先进的表征手段和理论模拟,突破认识瓶颈,揭示了新型氢化活性位点的形成过程(图1)与高效反应机制(图2)。该研究以单原子铂/二氧化铈(Pt1/CeO2)作为模型催化剂,发现其在特定的氢气活化条件下,金属单原子PtCeO2载体相互作用可形成具有几何与电子限域效应的Pt2+-Ce3+对位点,进而形成负氢(Hδ-)与Ce3+稳定配位的新型氢化对位点(Pt2+-Ce3+Hδ-),其催化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单原子位点催化剂,一氧化碳(CO)催化氧化活性提升超9倍,丙烷氧化脱氢选择性提升超2倍,展现出卓越的反应效率与选择性,在环境与能源催化领域具有潜在广泛应用前景。该研究所揭示的新型活性位点实现了Hδ-介导的高活性富电子羟基的精准构筑,有效提升了氧物种的反应活性与选择性。 此外,Hδ-作为关键活性中心,可在催化循环中高效再生与反应,赋予催化体系优异的长效稳定性。

图2为Pt2+-Ce3+Hδ-氢化活性位点示意图及Hδ-介导的高效催化机制

近年来,郭彦炳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大气污染(如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、CO等)控制化学领域研究。近五年,以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(1篇)、JACS(2篇)、PNAS(1篇)、Nat. Commun.(2篇)、Angew. Chem. Int. Ed.(4篇)、 ES&T(8篇)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,为大气污染控制与催化净化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。

论文链接: https://www.science.org/doi/10.1126/science.adv0735

(审读人:徐芬)